药静宇,201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2021年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于2017年9月到2021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交流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魏韵,2012年9月-2016年6月就读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16年9月至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硕博连读,专业气候学;已发表SCI论文15篇;研究方向:干旱气候变化,汛期气候预测,城市可持续发展。 马洁茹,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降水年际变率归因及其预测,青藏高原与全球气候变化反馈。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项。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并于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至今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硕博连读,与导师黄建平及管晓丹教授等共同合作,主要研究青藏高原长期及年代际持续增温的原因及其伴随的气候效应,并以主要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两篇当选封面论文,一篇获得“AAS杰出论文奖”;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蔡鸣和吴召华教授等合作交流,研究中国降水与青藏高原积雪等全球多个预测因子的协同影响关系及其预测。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成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等,担任Climate Dynamics期刊审稿人。多次在美国旧金山地球物理联合年会,奥斯汀第98届美国气象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及海报展示。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学术会议“海洋对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讲习班”和“海洋与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全文评审”等。 封泰晨,2016年获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16年至2018年硕士研究生,2018年9月至今博士研究生在读,喜爱科研,动手能力较强,现主要研究方向是气溶胶和城市化对极端降水的影响。 丁磊,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9月至今,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攻读气候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氧收支变化研究。 李昶豫,2019级博士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生物化学过程,气候模拟预测 2013.09 - 2017.06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理学学士 2017.09 - 至今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硕博连读(推免)气候学 兰州大学 2019.09 - 2019.12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系学习交流,导师Ka-kit Tung教授 曾获得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本科)、兰州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学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大气科学学院“杰出大气学子”奖学金、兰州大学一等奖学业学金、教育部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与奖励。 连鑫博,女,2012年9月-2016年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学士;2016年9月-2019年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理学硕士。目前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归因和预测,城市地区大气氧含量观测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专利4项,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荣誉。 刘晓岳,男,1996年7月生,理学学士学位,2020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正在从事氧气浓度观测方面的研究。 富丽,2021级博士研究生,专业:气候学,研究方向:土地癌化。2020年12月硕士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张立
刘楚薇
|
||||
|